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煎蛋水母 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 - 好有生命力的生物

2009年7月26日野柳岸潛看到這隻水母, 有長長的鬚, 在那裡一縮一縮的, 很大支很可愛, 讓我印象深刻, 今年中才知道, 這是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 俗稱煎蛋水母fried egg jellyfish

在其他國家, 這也是很特殊的海洋生物. 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以其他小水母或者膠質浮游動物為食。有些時候, 在他的觸手間會發現小生物.
刺絲胞動物門(Cnidaria)缽水母綱(Scyphozoa)旗口水母目(Semaostomeae)
羊鬚水母科 (Ulmaridae)的
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 俗稱: 煎蛋水母 fried egg jellyfish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的指導

三葉小瓷蟹Porcellanella triloba - 海筆上的房客

2011/10/26在馬來西亞Seaventures House Reef夜潛時,看到這株直挺挺的海筆,拍了一張美美照片後,回來看照片時,發現在上有著顏色相近的小螃蟹。

他就是: 三葉小瓷蟹Porcellanella triloba,這隻還算蠻大的喔

看他粗壯的手臂,背甲上的紋路,海洋生物真是多樣化,所以請大家想到海洋生物時,不要只想到吃啊,想想這些可愛的生物吧。海洋需要大家來愛護,這些生物才有家。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的指導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海蕁麻 Chrysaora fuscescens - 美麗優雅的金黃水母


台灣對水母的認識很少,一般媒體總是報導水母有毒,會造成皮膚紅腫,動不動就只會一直老調重彈的不斷提及世界最毒會致命的僧帽水母。其實水母的種類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這奇妙的海洋生物,更別說去了解各類水母的生態與其他海洋生物的共生關係。

水母是種古早時代就存在的生物,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2010/6/16東北角龍洞公園海域的能見度並不佳,海中漂浮著許多浮游生物、懸浮物及水母。其中一種就是照片中這個俗名海蕁麻的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更特殊的是,這水母的透明傘下,許多觸手之間有著長鯧科 (Centrolophidae) 的小魚,甚至於小蟹。這些小生物藉著水母觸手的毒性來保護自己還可以順便搭個便車。

海蕁麻 Chrysaora fuscescens 可透過收縮其傘狀的身體,一縮一縮的擠壓水流產生推進力,因此可以頂流移動,不過大多數時間他們還是比較喜歡順流漂移。

2018/8/1 龍洞灣和美國小出現美麗的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水母傘狀體中有兩隻小魚尋求水母的保護。

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的觸手和口腕 (oral-arms) 都很長。 (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台灣的海域很美,下次看到水母時,可以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觀察喔!
刺絲胞動物門 (Cnidaria)
缽水母綱 (Scyphozoa)
旗口水母目 (Semaostomeae)
游水母科 (Pelagiidae)
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中文俗名: 海蕁麻)

感謝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平老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的指導


延伸閱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ysaora_fuscescens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680384/Moment-tiny-fish-hide-huge-JELLYFISH-protect-predators-coast-Thailand.html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棘軸蝦 Neaxius acanthus - 手臂毛毛的洞穴蝦


東北角龍洞四號的珊瑚礁下與沙地上,常常有一個洞一個洞,裡面住著手臂毛毛海洋生物,
有時候他會好奇的稍微靠近洞口來探探,
但是很快的又縮回去。看來很多蝦子還真的是手臂毛毛棘軸蝦(Neaxius acanthus)是珊瑚礁區的生物,
他會挖掘與地面呈垂直的圓筒形的窩,
一個窩只有一名住戶。
牠的螯足很有力,用來守住洞口即可安全。


下次去潛水時,您也可以看看這個東北角的原住民喔!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花斑掃帚蝦Saron marmoratus - 令人驚艷的毛毛蝦

Saron marmoratus 是藻蝦科,掃帚蝦屬。
因他的身上有像大理石花紋,頭胸甲、腹部、背部都有小搓細毛,白天的顏色偏咖啡色、夜間偏紅色,比較少在白天出現。頭上有兩支長而薄的觸鬚,用來感覺週遭(上面照片可以看到喔)。他的腹部構造可迅速移動。(因此,拍完這兩張照片後,他立刻彈跳走了)

花斑掃帚蝦 Saron marmoratus 生活在珊瑚礁間,以掉到海底的有機碎屑、浮游生物、珊瑚、水螅等為食。
英文別名: marble shrimp, 中文稱: 花斑掃帚蝦 或 乳斑掃帚蝦(照片這隻是母的)

Saron marmoratus與棲息地形成保護色。

Saron marmoratus正面。
以上照片拍攝於2011/2/27綠島石朗夜潛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指導

延伸閱讀: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1/33/70.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ron_marmoratus

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

高鼻魚Naso vlamingii - 綠島石朗明星

在綠島石朗有餵魚經驗者,對這種魚一定不陌生,他們超愛吃麵包的。當他們發現有麵包時,就會甩甩尾巴加速衝來。

高鼻魚 Naso vlamingii 屬於刺尾鯛 Acanthuridae 科。
顧名思義,鼻子高高,也就是成魚在前頭部有突起,另外,體側有不規則但是排列緊密的暗藍色垂直線條,垂直線條的上方或下方有暗藍色細點,嘴巴很漂亮,有藍環帶,就像是擦了藍色口紅
既然是刺尾鯛 Acanthuridae 科,尾柄部右兩側各有兩個盾狀尖銳的骨板。
在中層水域中,單獨或成對的在白天覓食,晚上就睡在礁石的縫隙中間。



他們身體為黑褐色。
頭部有暗藍色細點,從眼部到吻部突起具寬的藍色環帶。

尾鰭截平或內凹,尾部上下兩端有絲線般延長。

身體側面有不規則而排列緊密之暗藍色垂直紋,而垂直紋上下部散佈許多暗藍色細點。

背鰭、臀鰭及尾鰭上下葉具藍色邊緣。

下次在綠島時,看到他時別忘了他的名字。 (以上照片攝於2011/2/5綠島石朗)

以下這張合成照是攝於2009/5/8綠島石朗


延伸閱讀: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gen=Naso&spe=vlamingii
http://animal-world.com/encyclo/marine/tangs/VlamingiTang.php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姊妹岩蝦 Periclimenes soror - 海星上的房客

姐妹岩蝦 Periclimenes soror (2010/7/17 龍洞灣公園)

這是一種海星上的共生蝦,身體顏色會隨著共生海星的顏色而改變,有著扁平、像鴨子的喙。大約1.5cm。背上可能有條白紋或白點,也可能會是透明的。當感覺受到威脅時,他就會跑到海星的底部。


英文俗名:starfish shrimp (海星蝦)




姐妹岩蝦 Periclimenes soror 除了會出現在海星上以外,也會出現在琴蝦蛄 Lysiosquilloides mapia 上,看來姐妹岩蝦 Periclimenes soror 還蠻受到許多生物歡迎。
2017/8/8 攝於龍洞灣,琴蝦蛄 Lysiosquilloides mapia 和姐妹岩蝦 Periclimenes soror

感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黃興倬博士 指導

延伸閱讀: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iclimenes_soror

羅華海兔螺Crenavolva rosewateri - 軟珊瑚上的寶貝

羅華海兔螺 Crenavolva rosewateri (2010/7/17 龍洞灣公園)

屬於海兔螺科 Ovulidae。羅華海兔螺Crenavolva rosewateri 的殼上,被具有斑點花紋及白色的刺的外套膜包著,在軟珊瑚上擬態,不仔細看還看不到呢。


講到螺類,一般人看到海裡的貝殼就只想要撿回家,很多時候,貝殼裡面還有活的海洋生物,比如螺類或者寄居蟹。撿回家後,螺類蟹類就必須被迫乾死,而貝殼其實也只是被放在某處,日久就沾滿灰塵,最後就被遺忘丟棄

而海邊的各種紀念品店,永遠都在販售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貝殼,每個甚至於只有不到五十元,海裡面美麗的貝殼,被廉價的加個吹嘴做成小孩子吹的喇叭,小孩子玩兩下肯定就是丟在一旁,再也沒有任何意義。或者貝殼被樹脂封起來成為廉價擺飾,回家後往抽屜裡面一塞,當旅遊結束後一陣子,這擺飾也不具任何意義。

有的紀念品店,甚至用數百個貝殼,做成一個包包,請問,有哪個女生會用那種包包呢?

貝殼的美麗,正是因為他在海裡。

如果您也喜歡貝殼的美麗,請讓他留在屬於他的海裡


感謝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指導